在大众的既定印象中,巴黎是浪漫、优雅的,空气中飘散着艺术气息。
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外观
然而,倘若简单粗暴地用“浪漫优雅”来给巴黎贴标签,就小看了这座城市。
1977年,工程浩大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在巴黎市中心的拉丁区落成,但刚一建成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就遭到了巴黎满城朝野铺天盖地的批评嘲讽,巴黎的男女老少茶余饭后无不把这个现代化的艺术中心当成讥讽的话题,并给它一个绰号叫炼油厂。
因为,除了浪漫优雅之外,巴黎也是一座非常前卫的城市。
其实当时,有几百家建筑设计公司提交了各种各样令人眼花缭乱的设计方案,有立方体,有玻璃和金属混合体,有倒置的金字塔,有巨大的像鸭蛋、废纸篓形状的结构,甚至有类似于北京鸟巢的设计方案,也有巴洛克风格的古典式,但最后胜出的是这被贬为炼油厂的方案,它的设计理念是:既然是收藏现代绘画和有现代综合功能的艺术中心,它必须有现代化的内涵和外表。
她拥有一种独特的、慑人的魔幻主义气质。
它大胆地综合了钢铁、塑料以及彩色管道的长处,整个建筑以线条结构作为基础,绿色的管道代表供水,黄色的管道代表供电,蓝色的管道代表通风,红色的代表供暖,另外有一条透明的管道是自动扶梯直通户外,可以同时看到馆内和馆外迷人的风景。
▼ 在巴黎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先锋艺术。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成大大成就了法国那些现代艺术家。巴黎有著名的卢浮宫专门收藏浪漫主义之前的古典艺术品,在离卢浮宫不远处、美丽的塞纳河对岸,有奥赛美术馆收藏后印象派之前的作品,而已成气候的现代绘画则散落在法国的小画廊和一些私人收藏家手中,也有不少流落到海外一些美术馆里,这些绘画中包括了大师级的毕加索、米罗、达利、马蒂斯、夏加尔、勃拉克、杜尚等画家的作品,还有那些后起的现代艺术家丹尼尔布戎、马克、戴维、库西拉、波尔坦斯基的作品。总之,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成终于使他们的作品登堂入室,也为这些老哥们出了一口憋了好久的气,在炼油厂里为自己的作品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展开全文
现代派从毕加索开始起家,他们的经历容易吗,一百多年来他们一路过来,披荆斩棘、过五关斩六将,一个战役接着一个战役,他们原创了新理论、新概念、新技术,野兽派、达达、极简主义、波普等流派受了多少委屈和冷眼,最终破茧而出走进了大雅之堂。
▼ 经常能看到艺术家在当众表演
蓬皮杜艺术中心不但陈列现代艺术家的绘画作品,同时还收藏现代装置艺术、现代雕塑、影视艺术、卡通艺术作品。
说到整个巴黎,最具有魔幻主义色彩、最前卫、最具有魅力的地方,
我印象最深的是蓬皮杜的手工工作室。当孩子们在明亮宽敞的大厅欣赏过大师的名作之后,可以自己动手在绘画室涂鸦,在雕塑室做泥娃娃,在陶艺室创作陶器。中国有一句名言叫实践出真知,创造中的艺术才是伟大的艺术。青少年在观看了大师的作品后再自己动手,一定会有深刻的启发,这对一个孩子的成长会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蓬皮杜艺术中心不但是一个美术馆,更重要的是它还承担着艺术教育和承上启下的功能,这大概才是蓬皮杜艺术中心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吧。
我认为,是巴黎第四区的一座奇幻的建筑。
编辑:文凌佳
它就是蓬皮杜艺术中心。
如果你去位于巴黎中心位置的第四区闲逛,
在数百年悠久历史的街巷中,在古老而厚重的建筑群里,
你会偶遇一座赫然矗立的,诘屈骜牙、七彩斑斓、新奇怪异的建筑。
它是世界上收藏现代主义艺术风格最全、作品最具代表性的博物馆。
同时,他也是一个有着独特空间和环境的场所。
在这里,可以约会、闲逛、购物、看电影、享用美食、喝咖啡、阅读、上网、看表演、画画、做手工、跳舞……
甚至可以待上一天,只是发呆,什么都不做。
这里是巴黎人最爱去的地方之一,
它的名字,叫做蓬皮杜艺术中心。
巴黎人爱蓬皮杜中心。
在他们看来,蓬皮杜中心,是巴黎的一种生活方式,是巴黎人生活的一部分。
法国人,在宣传他们引以为傲的“好东西”上,向来不遗余力。
他们精心制造了蓬皮杜中心的模型:
一个精致的“钢铁小怪兽”。
并组建了一支规模庞大的“宣传队”,由贩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商贩们组成。
“小贩宣传小队”,在埃菲尔铁塔、凯旋门等游客必去的景点,贩卖蓬皮杜艺术中心的雕像。
他们成了“文化宣传大使”,绘声绘色的讲解,不厌其烦的推荐。
这种地毯式营销, 让各国的旅客们开始了解、并爱上了这个“钢铁小怪兽”。
通过如此“接地气”的宣传方法,蓬皮杜中心成为了巴黎必去景点之一。
蓬皮杜艺术中心,与埃菲尔铁塔、凯旋门、巴黎圣母院,以及圣心大教堂,并称为巴黎的“五大景”——Paris Big Five!
蓬皮杜中心本尊,到底长什么样呢?
它长这样▼
这样▼
还有这样▼
当你看到这个充满管子和钢筋的奇怪大家伙的时候,你会疑惑地问:
“这是什么鬼?”
整个建筑看上去,犹如一座被各种五颜六色的管道缠绕着的庞大的钢铁炼油厂。
在巴黎的建筑群中,它是一个怪胎,是“未来主义”的代表。
它也是世界现代建筑史上,极具个性的一笔浓墨重彩。
这座怪房子,曾被冠以种种或称赞或嘲讽的绰号:
“炼油厂”
“管道圣母院”
“艺术大棚”
“煤气工厂”
“炼油厂”
“艺术杂物室”
……
或是“前卫瘤子”!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建筑,如同蓬皮杜中心这样,将自身的钢柱骨架、水电气管道全部暴露在外,属于100%的开放式架构。
蓝色的是通风管道。
绿色的是供水管道。
黄色的是电气设施。
红色的是各种运输设备。
它昂然挺立,犹如一只骨骼全部暴露在外的庞然巨兽。
整座建筑被一条玻璃管道联通。
游客在半透明的大管道中往返,
到了晚上
好像在钢铁森林的霓虹梦境中穿梭
仿佛置身于宫崎骏电影的蒸汽城堡
又仿佛进入了《攻壳机动队》的赛博朋克的奇幻世界。
这座“炼油厂”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内外颠倒”。
本来应该潜伏在内的实用设施、管道、支架,都袒露在外。
因此,室内的空间,就变得极其宽敞,每一层都有两个足球场那么大、
它被打造成一个完全开放的空间。
这座充满趣味的怪房子,没有柱子,没有墙,没有隔阂,没有任何“请勿入内”的标示。
只有各种稀奇古怪的现代艺术品,让你目不暇接。
蓬皮杜门口的斯特拉文斯基喷泉,是世界上最前卫、炫目的喷泉之一,也是巴黎前卫艺术的标志。
它是你游蓬皮杜中心不可错过的一环。
如果你来巴黎,你一定要到蓬皮杜中心门口的广场上躺一躺,聊聊天,晒晒太阳。
因为这是巴黎的小青年们最爱做的事之一。
在蓬皮杜艺术中心里,你目光所见的,全都是光怪陆离的现代艺术。
在这里,有许多你之前从未见过的新奇。
你会发现,原来画画可以不用笔……
这是什么?钳子?扳手?金鱼?
不,这是法国艺术家伊夫.克莱因创作的画作
《蓝色时代的人体测量》。
他请来几个裸体女模特,将她们身上涂上颜料,指挥她们在铺在地面上的画布上贴靠按压,将身体形态和姿势的痕迹留在画布上,成为了“活着的画笔”。
你是不是立刻想到了《唐伯虎点秋香》里的那一幕……
伊夫.克莱因是一个充满争议的、疯狂的艺术家,也是二战后法国惟一一位称得上是大师的人。
他曾经冒着生命危险,在没有任何保护的情况下,从二楼的窗户直接跳下。
只是为了体验跃入虚空的感觉
…………
他以自己为模特的摄影作品《跃入虚空》▼
他发明了一种蓝色,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国际克莱因蓝
International Klein blue
颜料的配方权掌握在他自己的手里。
蓬皮杜中心收藏了他的多幅作品。
在这种蓝色前,你会感受到,只有最单纯的色彩,才能唤起最震撼的心灵感受。
在蓬皮杜中心,一切都有存在的可能。
破旧的汽车、古老的电视机,废报纸,残羹剩饭、杯盘狼藉,甚至小便池,都可以成为艺术品……
▼《里卡尔》
成吨重的废旧汽车,被压缩成四方体,变成透着奇特魅力的铁家伙。
作品刚问世,就受到了艺术界的一致批判,认为这是一种“对雕塑的谋杀”。
然而到如今,人们开始欣赏他所展现的、隐藏在钢铁后面的神奇而美丽的一面。
他改变了钢铁雕塑的历史。
▼《双面拱门》
是的,这是一座用旧电视垒成的“凯旋门”。
这个装置作品是由84个电视屏幕组成的,它们同时播放着5个不同的录像。
一些屏幕摆放得到位,还有一些放倒了,或是侧着放。
这种错乱的神奇效果,令人着迷。
▼《匈牙利的一餐》
你或许以为这是一幅画……
但是……
这是一顿真实晚餐的饭后残局。
是创作者达尼埃尔.斯波埃的一顿真实的晚餐,发生在1963年5月9日。
晚餐结束后,艺术家用树脂对残局进行固定,粘贴到一个坚固的平面上,然后再竖立起来,挂到墙上展出。
杯盘狼藉、零散的刀叉、揉皱的餐巾纸、满是烟蒂的烟灰缸、一块面包、一个酒瓶盖......
画面上的物体都保持了饭后餐桌的原样。
它也让人们用一种新的眼光,来观察我们通常所忽视的日常生活细节。
▼《巴鲁巴》
看到这件作品,你可能会满脸的黑人问号地说:
“这是什么鬼?”
蓝色的大铁皮桶。上面是螺旋状的管道,挂着一些奇怪的东西:铁丝、羽毛掸子、小球、一个鞋底,还有塑料玩具等。
一根黑色的粗线把这些装置同一个踏板相连,踏板上面放着一只橡胶手套。
当我们踩上踏板时,雕像就会活动起来,所有零件都动了起来,发出嘈杂的声音。
于是,我们就可以与这个古怪的雕像进行欢快的互动
并能感受到与它的默契……
▼《鱼骨》
在蓬皮杜,颜色和光线是可以说话的。
这是一件用来放在房间墙角处的灯光艺术作品。
艺术家丹.弗莱文曾表示:
他想创造的是,“一种身临其境的烟花的效果“。
人们站在它面前,会有一种奇特的感受。
眼花缭乱,不知身处何地,仿佛地狱又仿佛天堂。
这是一种“灯光浴”的效果。
也就是说,参观者也可以融入艺术品,与艺术品合二为一。
你也可以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
此外,蓬皮杜中心还有数之不尽的现代艺术藏品。
每一件,都给人们创造出一个别致、诡异、奇幻的梦境。
▼《犀牛》
▼《为乔治.蓬皮杜总统在爱丽舍宫的私人寓所改造的前厅》
▼《冬日花园》
▼《黄-红-蓝》
▼ 《新娘,或爱娃.玛利亚》
在数不胜数的艺术藏品中,有一件,可以算得上是蓬皮杜中心的“镇馆之宝”。
它就是艺术史上最富有争议、最毁誉参半,甚至是最为“恶名昭著”的作品之一。
它就是马塞尔.杜尚的《泉》。
之所以如此的备受争议,是因为这件艺术品,其实只是创作者在商店里购买的一个男士小便池
仅此而已……
…………
这是真的……
请相信我……
它长得是这个样子……
在蓬皮杜中心,它是这个样子的……
这件作品的“创作者“,是法国的达达主义的领袖,著名的艺术家马塞尔.杜尚 ▼
他是一位极具叛逆精神的艺术家。
对于那些“高大上”的传统艺术,他统统给予极端的蔑视,想要全部推翻。
他力求寻找的,是艺术品中真正的“现代感”。
比如:
他的画作,名为《走下楼梯的裸女》▼
他于1913年制作了一件作品《自行车的车轮》,将自行车轮固定在凳子上,题名《陷井》▼
他购买了一幅《蒙娜丽莎》的廉价复制画,给画上的蒙娜丽莎涂上胡子,取名叫《长胡子的蒙娜丽莎》,挂在美术馆里展览。▼
为了表达自己对传统的反叛和幽默感,他甚至直接去商店里买了一个男士便池,将它看作一件艺术品。
于是,《泉》,就应运而生。
如今,它作为“镇馆之宝”,展出在蓬皮杜中心。
恨它的人,与对它好奇的人几乎一样多。
至今还能看到有的参观者,在这件“艺术品”之前气愤不已,认为它亵渎了艺术,对其进行咒骂。
这件作品曾经遭到人为的破坏,被泼污物和拿榔头砸。
因此,蓬皮杜中心不得不用防弹玻璃罩子把它罩起来……
究竟什么是美?
波德莱尔认为:
“美”,是一种“震惊的体验”。
在蓬皮杜中心,你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具体含义。
这里不是安静肃穆的传统文化殿堂,而是一个“节日盛会”,一个“都市大玩具”。
蓬皮杜中心的设计师皮亚诺和罗杰斯说:
我希望这不是一个传统的建筑,而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系统。
在这里,你能感受到现代艺术的真正魅力:
不断推陈出新,打破惯例,喜欢尝试,喜欢捣乱,什么都“反着来”。
在蓬皮杜中心,丑陋、边缘、奇特,所有的不可能都被包容,一切都被重新定义。
它不介意坦露,不介意自身的美丑,
它想做的,就是向世界展现最独特的自己,将生命活成一场“嘉年华”。
它像一个好奇的小孩子,把严肃沉重、高大正确、规矩严谨、刻意崇高,统统用来嘲弄一番。
这些胡言乱语、这些非理性、这些戏谑、这些玩笑与天真,难道不正是法兰西文化真正的精彩之处吗?
我们身上已经背了太多包袱,而蓬皮杜中心教给我们不受拘束的技巧。
在这里,我们可以暂时抛开充满无聊的日常生活,将加诸于身的负担,一件一件地摘去。
放下疑虑
忘掉标签
拒绝掉书袋
面对那些光怪陆离,形态各异的现代艺术
我们有“看不懂”的权利
也有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随意解读的权利。
蓬皮杜艺术中心,给了我们日常生活之外的太多可能性。
它有着全世界最美的收藏品。
如果你来法国旅行,来巴黎游玩
我使劲地向你推荐,一定要来这里走一下,逛一下。
因为这里是你不可错过的地方。
因为在这里,你或许会发现,藏在你身体里的,你从未认识、不可错过的,那个全新的自己。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新葡萄京娱乐在线赌场▎官网进入发布于篮球资讯,转载请注明出处:蓬皮杜艺术中心的建成终于使他们的作品登堂入
关键词: